穷秋

总渴望着根本不可能的事

明日

9.3

20岁了。

 

不会再与谁谈论一路走来的变与不变,人生路漫漫没什么是一定会循规蹈矩的,也没什么是一定会变化无常的,一切都充满未知。你永远不知道另一个人从头到尾经历过什么,无论此人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有的是他的秘密,有的对他而言已是过往云烟。

 

20岁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已成年两年了,还是这一生已度过了两个十年,且第三个十年即将开始,或是其他?不知道,我,是不知道的。

 

若从大体来讲我记得这20年什么。幼儿园时那浓浓的牛奶;六年级前被老师看不顺眼以及自己没放心上于是错过了开学,在班主任丑恶嘴脸之后转学;初三时寝室刚熄灯,被急匆匆赶来的班主任告知婆婆病危,在中考前送走了她;高中时又因被老师看不顺眼,于是我到了让人真正学会孤独,对它又恨又爱的城市,拉萨;高三国庆时被告知爷爷病危,在高考前送走了他;中考前送走婆婆,高考前送走爷爷,所以我开始嘲讽着自己;后来临近高考了,强烈的高反导致每日缺课,除了班主任没有谁觉得我能考得怎样,也有人让我及早退学,现今我也还记得唯一相信我的班主任来问是否能考上时,我自己那自信的“肯定能!”;至于大学,纵然我现在对它有太多不满,但我还没过完它,那也就更没太多理由去把它归进我这二十年的大体里。

 

至于目前,学医不是我的本愿,大概也不会是我的出路,当然,还是会尽力学好。

 

自认为,我是很随性的,也是沉默寡言的。至于现在为何会相较之前开朗许多,或许是在掩饰什么,至少现在我是不知道在掩饰什么的,但如此的“开朗”并不是我所希望的。我还是更喜欢话少,勤于思考,毫不表达,心里有数的自己。

 

至于未来展望什么,是没有的。不喜欢医学,因此我并不知道我是否会让它充满我的第三个十年,甚至之后的十年。上专业课时老师提及“孝”时,令人苦笑不止,最不孝的就是医学生。无论你学的好与差,真正能出来工作时都已是26的年纪起步了。且不论那时的自己和以往同学的差别,单论现在,差距已在逐渐增大,他们已经在开始准备找工作了。无论父母是如何认为,但在那样的年龄还需要假装骄横以掩饰自责与尴尬地找父母要着生活费勉强过日,确实是不孝。所以我也不敢进行什么未来展望,总有人说我内心黑暗,看不见光明一面,谁谁谁就不会像我说的这样。何必逃避现实呢,大家都是成年人,即使生活再艰辛也不应依靠互相喂食心理鸡汤过日子,事实就是事实。作为成年人,你不了解的就是不了解,也不应像小孩一样云端体验张口就来,仅凭想象和自己的时间段内的人生经验进行评头论足。前人的经验是需要学习的,但不是每个坑内容都一样,人生也不止那几个坑,所以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所以也请尊重和理解,每个人都很不容易。

 

平日里总会有人说我富之类的,告诉父母后,父母让我自省。事实呢,大家的钱都一样多,只是我活的潇洒了些,大胆了些,敢说敢做。当你抱着一万元现金还调侃着我这种两手空空的人富有时,我也明白了,你不是缺少物质财富,你是思想落后。思想穷了,那就真穷了。在被人调侃时理应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别被吹嘘几句就轻飘飘的上天了自以为真是那样。你不是,你没有。

 

说起来,目前为止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这跟线在哪,每个人的目标点不一样,5KM?10KM?50KM?1000KM?,每个人的行驶方式不一样,步行?骑行?开车?这一句话,就是一个让年轻父母砸钱的引诱点,甚至能让如今已逐渐老去的父母仍深信不疑。我以为,从始至终最重要的其实是环境吧,社会是个大染缸,饱经风霜的成年人都能被染黑,何况孩子呢,所以我觉得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虚无的起跑线带来的无形压力与自卑,而是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生存环境,若真要砸钱应是砸在这些地方。

 

人啊,随性挺好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0岁生日快乐,祝你能在30岁时也依旧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即使那时的你穷困潦倒,我也相信你仍会满足于一碗家乡的重庆小面。

 

写于2017.9.2


评论